对于优秀人才的争夺,让企业悄悄加速了抛“橄榄枝”的进程。一时间,学生手拿几张offer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。告别了就业压力的烦恼后,如何在其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雇主,成了这些学生最需要绞尽脑汁思量的事情。 机会多了反而乱了
“这些天已经陆续收到了3张offer,自己也还在不断地投简历,等待更多企业的面试通知。目前还没有确定究竟应该去哪家。”英语专业的小刘告诉记者,最初投简历时因为不知道自己成功的几率有多大,寻找大企业一般通过校园网或者企业的网站,同时继续寻找另外的机会。至于什么时候可以定下来,自己现在也很茫然。班里的大部分同学也会经常面对这样的状况,尤其是一些优秀学生,他们曾经投过简历的每家企业几乎都会给出回应。
“企业招聘成功的几率也不是完全可以确定,通常会多发一部分offer以保证最终招聘到足够的人才。同时很多企业的招聘不再对专业有明确的限制,这对于很多通用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。这些原因使得接收到offer的学生基数和范围都在扩大,所以出现学生手拿几张offer的现象也不足为怪。”职场专家分析说,虽然学生可选择的机会增加了,但并不表示他们的压力就小了,毕竟在这些很有竞争力的职位中挑选出最中意的一个,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时间太短无从决定
“很多企业在发出offer后,都要求我们在短期内就作出明确的答复,决定究竟是否同意去签约。这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。因为第一份工作是职业生涯的基础,我们都希望经过慎重比较和考虑后再做出决定,走好这个开端。但企业可以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太短了。”最近被这件事情搞得焦头烂额的小胡向记者诉苦道,有时候投简历时是很盲目的,而收到offer之后就变成了茫然。当然有些纯粹是为了防止失业而找的职位,是可以很容易排除掉的,但还有一些却是无法取舍。毕竟学生的信息渠道有限,也没有真正在岗位上工作过,对于职位真正需要承担的职责和所需的素质都了解的不够。更何况要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做出这样重大的决定,实在很为难。
“由于企业和求职大学生之间交流缺乏真正的对接和机会,彼此并没有充分的了解和熟悉,所以经常会出现大学生入职后‘水土不服’或者过早离职等现象。”华硕中国业务群品牌总监郑威举例说,新员工会因为对工作岗位的不了解而产生工作懈怠,或者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经验而导致关系危机等,这些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“先结婚、后恋爱”模式产生的后果。这样的状况往往会让大学生走很多的弯路。职场专家表示,这种现象源于企业希望更快更多地争夺到优秀人才,在目前的状态下也是难以避免。